俄乌开打后,无人机和机器人也成了战场上的“常客”,这几年来,这些会飞的小玩意儿在战场上逐渐从配角变成了主角,把战争节奏搅得和以前大不一样。
近日,乌克兰制造的机器人在对战俄军时,直接将俄军打到举了白旗,甚至连押送俘虏时用的都是无人系统。
(投降的俄军)
据乌克兰第三独立突击旅表示,他们日前在哈尔科夫地区,首次成功使用了无人机和自杀式地面作战平台,将俄军打到了投降。当时乌军使用无人机作战车瞄准俄军阵地并进行了攻击,这类机器实际上就是一次性使用的武器,一旦锁定目标,车上的无人机就会化身导弹冲向目标。
当时他们成功摧毁数个俄军掩体,随后地面机器设备靠近了一处几乎坍塌的俄方据点。为了避免爆炸,剩下的俄军不得不选择投降。最终无人机系统还成功地将这些俘虏押送到了乌军据点。
乌方表示,该地区的俄军阵地此前曾成功抵抗了乌军部队的攻击,但最终乌军换了打法后,成功使用无人机系统拿下该区域。并且此前乌方也曾发动过类似的行动,但取得的结果都不如这次好。
现阶段,还暂不清楚乌第三独立突击旅使用的是什么型号的设备,但有报道称,在今年2月份的一次国防技术创新大会上,乌军该部队曾展出过一款自杀式地面机器设备,外形看起来就是一辆小车,但是它的独特点在于用TM-62地雷代替了小车的轮子,虽然这样会导致行驶性能逊于传统车辆,但是可以有效加大设备的载荷,且重心较低也能让其在跨越障碍物的时候拥有更高的稳定性。
对于乌克兰而言,其之所以大力发展无人机设备,一方面是因为传统装备确实难以抗衡俄军的装甲集群,而无人机成本低、灵活性高,拥有较强的非对称打击能力;另一方面就是乌方人手实在不够,无人机等装备可迅速成为乌军的核心战力。
(乌方的无人作战车)
此前就有消息称,乌克兰已经打造了数百个“秘密工坊”,专程制造无人机,甚至要利用科技创造一支机器人军队。而他们的灵感来源,可能是国防杂志,也可能是网络视频,在技术成熟后,员工在厂房中用四天时间就能打造出一辆“无人车”来。
除此之外,乌方还耗费大量精力,研发了200多种不同类型的陆地无人机平台,现在开发人员已经进入到了改进阶段,致力于提升续航和连接保护等,最终要实现的就是能对目标进行精准识别和自动攻击。
总之,在无人机的研发上,乌克兰似乎已经进入了“进阶”阶段。
对于俄军向乌机器人投降一事,俄方当下还没有做出任何回应。但是结合战场表现和俄乌双方的发展路径来看,俄方明显在无人机领域出现了滞后状况。
当下俄方仍依赖构架主导的工业计划,民间创新活力被行政流程抑制,且军方需求需经过多层审批,测试周期也较长,难以快速响应战场的变化。
而乌军这边,在无人机战术上已经从“骚扰”升级为了“体系化作战”,这次成功俘获俄军部队,印证了其无人机在情报侦察、精准牵制上的成熟。这种低成本、高机动性的打法,正持续消耗俄军作战力量。若俄军短期内无法拿出有效反制手段,战线可能进一步松动,反攻窗口持续缩小。
(特朗普和普京)
更重要的是,特朗普的50天期限,也为普京制造了战略紧迫性。
在经过几个月的调和后,特朗普的耐心几乎耗尽,近日其就宣布了两项措施,要求普京迅速结束乌克兰危机,否则将通过北约向基辅提供军事援助,同时其还向俄方发出威胁,如果没有在50天内同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,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“非常严厉”的关税。
特朗普的两项措施,可以说直指俄罗斯软肋:北约军事援助将强化乌军装备优势,而“严厉关税”则精准打击俄罗斯本就脆弱的经济。
对于普京而言,50天的时限看似武断,却在国际上制造了“和平谈判倒计时”的舆论压力,迫使普京在“体面撤军”和“经济硬着陆”间快速抉择。若拖延过久,不仅要承受经济制裁加码,还可能面临北约更直接的军事介入风险。
而从国际层面来看,俄罗斯与伊朗、朝鲜等伙伴的合作空间也是有限的,难以突破西方的围堵。此时若不能快速扭转战局或达成对俄方有利的和平协议,既无法向国内交代,也会在国际博弈中陷入更被动的境地。
总的来说,时间每多一天,乌军的装备优势、美国的施压力度、俄罗斯的内部消耗就会多一分,留给普京“以打促谈”的筹码自然越来越少。
涨8配资-涨8配资官网-正规炒股配资网-安全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